当万里长江奔涌至江苏南通,海太长江地道的巨型盾构机正以每日十多米的速度向江底掘进。这条国际最长公路水下盾构地道,是南通“八龙过江”格式的要害一笔,更是苏皖联动融入长三角的缩影。
地道北端衔接南通海门,南端锚定姑苏太仓,一条跨过通途的通道,也正成为两省工业血脉交融的标志。
八条巨龙飞架长江通途,一条街巷共治两省民生,一群企业串起立异链条……当时,苏皖协作正从“物理衔接”迈向“化学交融”,从“破界”走向“交融”。
在南京与马鞍山接壤处的丹阳镇,从前被长江支流隔绝的两省一街,现在成了长三角一体化的鲜活样本。
2022年启用的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7名民警跨省工作,联合巡查的警车悬挂两地车牌,这个曾被戏称鸡鸣闻两省,就事跑断腿的鸿沟地带,现在已是区域打破行政壁垒、推动深层次地交融的生动缩影。
当省际鸿沟的分界线逐渐含糊,当各自管变为一同管,这儿的每一次探究,都在为长三角底层管理现代化书写着更温暖的注脚。
这样的“破界试验”正在苏皖大地遍地开花。2024年,南京都市圈完成GDP超5.4万亿元,占长三角总量29%;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等省际毗连区,多项政务服务完成一网通办;南京地铁S4号线直通安徽滁州,每天往复两地的通勤人数数以万计;早上在南京喝咖啡,正午回滁州工厂开会,这种双城记已成为长三角工业协作的日常。
交通网络的“无缝焊接”也正在加快。5月31日,在中铁北京工程局承建的南京北站站房一标桩基建造现场,最终一根钻孔灌注桩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南京北站地下工程站房区域桩基工程悉数竣工,项目建造进入站房全体的结构施工阶段。
未来这儿将接受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等多条线路。从区域上看,南京北站依托北沿江高铁串联中西部6省1市,南京至合肥缩至35分钟,同步规划14.4平方公里纽带经济区,估计集聚10万人口,驱动江北产城交融,与南京南站构成“双核驱动”城市新格式。
在长三角区域,跨省协作已成常态。得益于合肥全工业链布局和展开环境,总部在南通的合肥通富微电子现已敏捷生长为合肥封测范畴尖端规划、技能最全面的企业。
在中新苏滁高新区的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出产车间里,一辆辆AGV智能运送小车来回络绎,一条条自动化出产线高速工作,一批批太阳能电池面板有序下线……经过滁州与姑苏两地穿针引线,公司引进院士领衔的职业一流研制技能和运营团队,不断进行智能化技能改善,出产功率大幅提高。
作为姑苏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实施市场化协作共建的第一个开发园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以“研制企业+管委会”的双主体运营形式,让苏滁两地经过市场化、股份制协作,构成利益共同体。
在坐落滁州市来安县东南部的顶山-汊河省际毗连区域新式功用区,与南京江北新区仅一河之隔,开车30分钟即可抵达。
因为滁州已构成光伏工业所触及上中下游产品的完好工业链,不少光伏企业挑选将产线和研制中心落户于此,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将集团研制总部落户了该功用区。除了总投资126亿元的年产18GW新式高效太阳能电池才智工厂项目,未来他们还将持续加强产线技能改造和扩展产能。
这一水域,是长三角区域水路运送的重要节点和民生要道。因航道水位改变大,通航环境杂乱,早在2020年4月,马鞍山市交通法律支队就自动对接南京梅山海事处,携手乌江船闸管理所参加服务宁马接壤水域航运高质量展开联盟,并屡次展开船只防污染、人员核对等专项联合巡航查看。
现在,安徽省内多个地市现已与江苏方面签定法律监管联动协议,比方马鞍山与南京,滁州与南京,宣城与高淳,都拟定了联合巡航法律的计划,成效显著。
近年来,安徽省交通运送综合法律监督局以跨区域联动法律监管为突破口,积极地推动长三角海事一体化交融展开,在推动才智海事监管根本的建造、区域水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区域海事法律联动等方面均获得发展。
另一边,生态协作也深化机制层面。2023年6月,安徽省与江苏省签定《苏皖接壤区域跨界河湖联保共治备忘录》,逐渐加强上下游苏皖跨界水体联保共治。一系列协同机制出台,现在,这种共治正在发生生态盈利:2023年秋季至2024年夏日,长江南京段江豚种群数量增至65头,安徽段铜陵江段的观测记载也改写前史。
在跨界水体管理范畴,南京与滁州共建的滁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让滁河水质得以显着提高。2024年长三角区域地表水国考断面优秀份额达92.1%,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
在行将举行的长三角区域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包括苏皖在内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也将揭牌。当江苏的江海优势遇上安徽的立异动能,一曲跨江交融的“同频共振”将持续奏响长三角协奏曲的最强音。(记者史睿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